在理想汽车的前六年时间里,这家造车新势力一直保持着垂直职能组织的管理模式。而现在,理想汽车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想宣布,公司将向矩阵型组织升级。同时,李想甚至透露出更大的“野心”,“要为千亿、万亿规模营收做好准备”。一家距离实现盈利还有着漫漫长路要走的新势力车企,已开始要为千亿、万亿规模营收做好准备,理想汽车真的做好准备改变了吗?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沈亚楠辞任董事会主席和总裁职务,正式拉开了李想对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序幕。而沈亚楠离开理想汽车董事会之后将加入流程委员会,服务理想汽车变革平稳过渡直到明年6月。
李想称,改革是因为公司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我们明年就会迈入千亿收入规模。”之所以拿组织架构“动第一刀”,是因为李想曾经明确表示,第三次创业他更关心和重视的是组织。李想表示:“组织升级是企业进入更大规模和更难阶段最重要的考试题,90%以上失败的企业其实并非是业务出现了问题,业务出现问题只是表象,而本质是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行业变化无法适配。”
在内部信中,李想解释称,矩阵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是确保全流程的管理质量,横向团队规划路、修路、运营路,纵向团队造车、开车、运营车,高质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车队,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的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理想汽车将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的基础上新增五个横向实体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支撑公司的全面矩阵型组织升级和流程运营。
同时,理想汽车还将全面升级流程和组织。据透露,DSTE(从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ISC(集成供应链管理)、BT&IT(业务转型和IT系统建设统筹考虑)、LTD(从引导到成交)、IFS(集成财务转型)这七个一级流程将会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全面落地,持续优化,形成理想汽车矩阵型组织的最小运营闭环。
冲击千亿、万亿规模营收,理想面临哪些阻碍?
按照李想的预期,2023年理想汽车将“会迈入千亿收入规模”,而目前理想汽车的单季度营收刚刚接近100亿元。
12月9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度实现收入总额93.4亿元,同比增加20.2%,环比增加7.0%;净亏损16.5亿元,去年同期为0.22亿元,2022年第二季度为6.4亿元。营收在增长,但净利润亏损却不断扩大。据称,三季度亏损的原因在于销量下滑、新产品的上市交付以及理想ONE存货拨备和购买承诺损失导致的销售成本上升、加大研发投入等。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理想汽车11月交付超过1.5万辆,1-11月累计销量112013辆,同比增长46.61%。按照上述数据推算,理想汽车想要实现千亿营收,销量至少要是今年的2.5倍,至少要达到30万辆左右的规模。
在产品方面,目前理想汽车在售车型包括L9和理想ONE的“换代”车型L8。按照乘联会公布的数据,11月理想L9销量9087辆,理想L8销量5293辆,另外有654辆的成绩来自“退役”的理想ONE。
此外,按照规划,2023年理想汽车将推出B+级SUV理想 L7和B级SUV 理想L6。但是,根据理想汽车及李想对这几款车的描述,业内有观点认为,几款车的目标用户多少是有些重叠,这或为理想在销量上实现突破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新车规划方面,除了上述两款SUV之外,2023年理想汽车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版本的C级MPV和一款B级MPV—W02。但是MPV市场的竞争大家是有目共睹,按照目前的形势,短期内恐怕很难为理想汽车贡献更大的销量。
结语:
尽管形势艰难,但不妨碍理想远大。但是,要想实现千亿、万亿规模营收,理想在完成组织架构的顺利调整基础上,显然还要作出更多的改变。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调整和改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更多不确定性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这一点在新势力车企身上更是屡见不鲜。
点个“在看”再走
文章转发自电动汽车时代,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